第474章 新患初显_大明:双崇祯对比,朱元璋看哭了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474章 新患初显

第(2/3)页

器碰撞声交织在一起。杨嗣昌深知此战关键,双眼紧紧盯着战场局势,一刻也不敢松懈。

在明军的顽强抵抗下,海盗损失惨重,进攻势头被遏制。杨嗣昌抓住时机,指挥明军发起反击。海盗见势不妙,无心恋战,开始撤退。杨嗣昌望着远去的海盗船只,长舒一口气,但他知道,沿海防御仍不可掉以轻心。

与此同时,洪承畴在京城加大清查力度。他带领士兵挨家挨户排查,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之处。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,终于将“暗影盟”在京城的余党一网打尽。洪承畴进宫向朱由检奏报:“陛下,京城‘暗影盟’余党已全部肃清,京城暂时安全。”

朱由检听后,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:“诸位爱卿此次立下大功,北方‘暗影盟’据点被破,沿海海盗退去,京城也肃清余党。但经此一役,朕深知我大明仍面临诸多隐患,不可懈怠。洪爱卿,安排人手清理战场,安抚百姓,重建北方边境与沿海地区。杨爱卿,加强沿海防御建设,防止海盗再次来袭。孙爱卿,整顿军队,嘉奖有功将士。”

三人齐声应道:“臣等领命!”

随后的日子里,洪承畴积极组织人力物力,投入到北方边境与沿海地区的重建工作中。他深入百姓中间,了解他们的需求,帮助他们重建家园,恢复生产。杨嗣昌则精心规划沿海防御,增设堡垒,训练水师,打造了一道坚固的海防防线。孙传庭在军营中论功行赏,激励将士,同时加强军队训练,提升军队战斗力。

新忧患初露端倪

就在大明逐渐从这场危机中恢复过来,百姓生活重回正轨之时,西南地区传来了令人不安的消息。有奏报称,西南山区出现了一股神秘势力,他们以山匪的名义四处掠夺村寨,势力逐渐壮大,当地百姓苦不堪言,地方官府多次围剿都无功而返。

朱由检得知后,忧心忡忡,立刻在御书房召见洪承畴、杨嗣昌和孙传庭。朱由检满脸忧虑地说:“诸位爱卿,西南山匪为患,地方官府难以剿灭,百姓深受其害。朕意派军前往平乱,不知诸位意下如何?”

洪承畴思索片刻后说道:“陛下,西南地区地势复杂,山匪熟悉地形,剿灭难度较大。臣以为,应先派密探深入调查,了解山匪的势力分布、巢穴位置以及他们的作战特点,再制定详细的平乱策略。”

杨嗣昌点头附和道:“陛下,洪大人所言极是。同时,可对当地百姓进行安抚,稳定民心。另外,从周边地区调集粮草军需,做好后勤保障工作,以免平乱之时出现供给不足的情况。”

孙传庭抱拳说道:“陛下,待查明山匪情况后,臣愿率精锐之师前往西南,定将山匪一网打尽,还西南百姓安宁。但西南地形特殊,需招募当地熟悉地形之人作为向导,方可事半功倍。”

朱由检点头说道:“诸位爱卿所言甚是。洪爱卿,你负责选派得力密探,查清山匪详情。杨爱卿,安排官员安抚西南百姓,筹备粮草军需。孙爱卿,着手准备军队,待洪爱卿查明情况后,即刻出征。”

三人齐声应道:“臣等领命!”

洪承畴回到府中,从锦衣卫中挑选了一批精明强干的密探,对他们说道:“此次任务关乎西南百姓安危,你们务必深入西南山区,查清山匪的一切情况。记住,小心行事,不可暴露身份。”

密探们领命后,乔装打扮,悄悄潜入西南山区。杨嗣昌则迅速安排官员前往西南,安抚百姓,并与户部、工部协调,筹备粮草、兵器等军需物资。他对负责筹备的官员说:“粮草军需乃平乱之根本,务必准备充足,不得有误。”

孙传庭在军营中挑选精锐将士,进行战前动员。他对将士们说:“西南山匪作恶多端,百姓深陷水火之中。此次出征,我们肩负重任,定要奋勇杀敌,为百姓除害。”将士们士气高昂,齐声高呼:“为百姓除害!”

数日后,洪承畴进宫,神色凝重地奏报:“陛下,密探回报,这股山匪势力不小,他们以几个险要的山寨为据点,相互呼应。山匪人数约有数千,且作战凶悍。他们还与当地一些不法商人勾结,获取武器和粮草。另外,山匪似乎在谋划着更大的行动,但具体内容尚未查明。”

朱由检面色严峻,说道:“看来这股山匪不简单。孙爱卿,你对此有何应对之策?”

孙传庭说道:“陛下,根据密探情报,臣计划兵分三路。一路正面佯攻,吸引山匪主力;一路从侧翼迂回,突袭他们的重要山寨;另一路则截断他们的粮草补给线,断其退路。同时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