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524章 劫粮草
第(1/3)页
洪武位面
朱元璋坐在龙椅上,眉头紧锁,看着天幕里杨嗣昌等人的遭遇,忍不住啧了啧舌:“这局势变得也太快了,刚还想着应对北方部落,结果状况百出。杨嗣昌点子是有,可执行起来咋这么多岔子。狼牙口向导反水,阳曲粮仓被烧,还出了内鬼,真是防不胜防。”
徐达在一旁面色凝重:“陛下,杨嗣昌想的办法本没错,轻骑突袭、佯攻牵制,都是好计策。只是敌人太狡猾,内鬼捣乱,让计划处处受挫。孙传庭他们也够拼的,遇袭了还往雁门关赶,可惜还是没守住。”
刘伯温手抚胡须,叹了口气:“看来北方部落早有预谋,把杨嗣昌他们的行动摸得透透的。雁门关一破,京城危矣。杨嗣昌现在去调兵,又不知道紫荆关那边情况咋样,真是让人揪心。”
朱元璋微微点头,神色忧虑:“这仗打得太艰难,内忧外患的。就看杨嗣昌能不能在紫荆关拦住敌军,要是拦不住,京城可就危险了。”
永乐位面
朱棣站在天幕前,表情严肃,看完后转身对郑和和姚广孝说道:“杨嗣昌应对边患的策略本是可行的,怎奈意外连连。狼牙口的伏兵、阳曲的内鬼,一步错步步错,把局势搞得这么被动。”
郑和一脸担忧地回应:“陛下,杨嗣昌尽力了,只是敌军太狡诈,又有内鬼作祟。孙传庭带伤赶路,也没能挽回雁门关的败局。如今敌军直逼京城,杨嗣昌去调兵,希望他能在紫荆关扭转局势。”
姚广孝双手合十,缓缓说道:“陛下,这场危机重重,内鬼未除,敌军又势如破竹。杨嗣昌面临的压力极大,就怕他独木难支。不知那紫荆关是否可靠,别再出什么岔子才好。”
朱棣微微皱眉,目光坚定:“局势危急,杨嗣昌若能在如此困境中力挽狂澜,守住京城,那真是有大能耐。只是现在看来,情况不容乐观啊。”
宣德位面
朱瞻基站在天幕前,急得直跺脚:“哎呀,怎么会这样啊!杨嗣昌他们明明想出了办法,怎么老是遇到意外。狼牙口遇袭,阳曲粮仓被烧,这内鬼真是坏大事了!”
杨士奇赶忙安慰道:“陛下莫急,杨嗣昌他们也不想这样。敌军太过阴险,内鬼又在捣乱。孙传庭已经很拼命了,只是寡不敌众。现在杨嗣昌去调兵,说不定还有转机。”
于谦神色凝重,抱拳道:“陛下,雁门关一破,形势严峻。杨嗣昌此去调兵,任务艰巨。紫荆关是关键,若能守住,或许还能挡住敌军,否则京城危在旦夕。”
朱瞻基眉头紧皱,担忧地说:“希望杨嗣昌能顺利调兵,在紫荆关挡住敌军吧,京城百姓可都指望他们呢。”
嘉靖位面
朱厚熜坐在椅子上,脸色阴沉,看着天幕说道:“杨嗣昌这几人,计划得挺好,结果被内鬼搅得一团糟。狼牙口向导反水,阳曲粮仓被烧,这内鬼藏得够深,把局势搞得这么烂。”
严嵩赔着笑脸,附和道:“陛下圣明,杨嗣昌他们也算尽力,只是敌人太狡猾,内鬼从中作梗。如今雁门关已破,敌军直指京城,杨嗣昌去调兵,怕是凶多吉少啊。”
戚继光一脸严肃,抱拳道:“陛下,杨嗣昌面临的局面极为艰难,内忧外患同时袭来。紫荆关是最后的防线,就看他能不能在短时间内调齐兵力,守住关口。只是现在变数太多,实在让人担忧。”
朱厚熜微微点头,冷哼一声:“哼,若杨嗣昌守不住紫荆关,看他如何向朕交代!”
……
杨嗣昌心急如焚地朝着大同府疾驰,一路上马蹄扬起的尘土在身后弥漫。他心中盘算着,若能尽快从大同府调集足够兵力,或许还能在紫荆关挡住北方部落的南下大军,保卫京城。
抵达大同府后,杨嗣昌径直来到总兵府。大同总兵李达听闻杨嗣昌到来,赶忙出迎。
“杨大人,一路辛苦。不知您此次前来,所为何事?”李达恭敬地问道。
杨嗣昌顾不上寒暄,直接说道:“李总兵,北方部落进犯,雁门关已破,敌军正挥师南下,意图直逼京城。我需从你这儿调集两万精兵,随我赶往紫荆关御敌。”
李达面露难色:“杨大人,实不相瞒,大同府虽有些兵力,但近来周边地区匪患猖獗,我已派出不少人马前去清剿,如今能即刻调动的,最多只有一万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