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_一步偷天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138章 人贵有自知之明

第(2/3)页

大师闭眼片刻,睁开眼时已经满脸笑意:“小子果然天纵之才。”

  一僧一儒,一老一少,站在这雨帘之前,寥寥几句,点到为止,看似波澜不惊,舍难大师心中却震撼不已。

  春秋时期,齐景公帐下有三员大将,战功彪炳,却恃功而骄,齐景公担忧这三人迟早是个祸害,便问计于晏子。晏子遂以院中熟桃设计,使三将内讧而自相残杀。

  这便是二桃杀三士的典故。

  如今邪月临世,隆兴皇帝却要搞什么逐月大会,使天下修行人来争夺这一十三枚逐月令,便与二桃杀三士异曲同工。

  由此可见,在皇帝看来,即使邪月临世,内忧也比外患要重。毕竟自宋以来,邪月临世朝代更迭,从来都不是异族入住中原。

  因此隆兴皇帝眼中的天下修行人,也与齐景公帐下的三员大将一样。换言之,大梁得天下有修行人助力,眼下面临邪月之患,又担心起修行人来了。

  右使中丞在宋国公与孔浩言面前说起逐月大会,是舍难大师第一次听说逐月令不由朝廷分发,而要修行人自行争夺,对此,他心中隐隐有些不安,此时听步安拿“二桃杀三士”来举例,才发现这小书生比自己看得还要透彻。

  假如刚才水榭中,步安“十步三计平四海”,还有些笑谈意味,那么一句春秋晏子,点破隆兴皇帝的阳谋,便无可争议地证明了他的才智。

  有道是不知庐山真面目,只缘身在此山中,步安来到这个世界,便一直观察着修行人与朝廷与世俗社会的关系。

  以步安所见,诸子百家尤其是儒家思想,是这个世界明明有修行人,却仍旧能够维持世俗统治的关键。正因此,儒家在世代朝廷的推崇或者默许下,发展成了四海之内,最大的修行门派。

  而道家能维系两千年不倒,是因为他们符合一部分修行人出世的愿望。可是两百多年前,道家正宗迁至昆仑虚,从此不问世事,除了追求道家出世与无为的宗义以外,多半也受到了来自儒家的排挤。

  朝廷有枪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