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51章 与民争利_明末之席卷天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651章 与民争利

第(3/3)页

当然,其中衣甲装备是第一年花费最多,明年开始必然要下降。

  虽然看起来要花费百万,但丁毅现在觉的没什么问题。

  一是他登州收入也比较高,二是莱州的收入还没开始。

  等莱州收入起来了,他再养一倍兵马都没问题。

  登州收入前年就开始转正,有了赢利,当年钱没余下,余粮二十万石,卖了后,赚了几十万钱。

  去年余钱五万两,余粮二十五万石,因粮价较高,卖后,余钱接近六十万。

  现在杜如海手上,经过这两年的积余已经有两百十万两,另外存粮是保持每年三十万石。(并且每年都是吃陈余新)

  随着登州囤田达到极限三十五万亩(丁毅自己囤兵囤的田),加上登州这几年发达的商业,收的田税,今年收入应该可以达到七十万两。

  但这次一下子增兵这么多,开支也达到百万。

  今年杜如海是不打算赚钱了,肯定小亏几十万。

  等明年后年莱州的税和钱弄起来,那就是纯收入了,并且肯定会暴增。

  如果两年内能弄到和登州一样的效果,那登莱地区,丁毅一年就能收入能达一百万两以上。

  这要是丁毅能在小小登莱一年弄百万,那明廷一年三百万的税收就是个笑话了。

  实际上丁毅在莱州弄的钱应该不如登州。

  因为莱州没有丁毅的囤民在囤田,仅这块就少了几十万石粮。

  所以仅靠税收和商业,丁毅估计在莱州能弄到六十万就算不错。

  那也不容易了,如果他能得到整个山东,一年收入估计能超过大明整个国家。

  要知道后世的清朝,最高纪录一年税收是八千万--九千万两白银,而且基本全靠农业税。

  而丁毅商业税农业税齐搞,一个山东给他,三五年后,他有把握,除了开支后,净收入能到五百万以上。

  有了登州的经验,考虑到这边还没有囤民,而其他营兵和卫所军兵都在收编整训中,至少一年后才能用。

  丁毅一边重新量田,一边准备试征商业税。

  当然,这时只能说是商业税的第一步,由登州,莱州两地同时并行。

  开征之前,6月初,各州县所有基层吏役全部更换,换成训练过几年的流民囤民,登莱两府十几个县,每县新增五百捕快衙役,一县人数超过以前十几个县的人数。

  共征七八千人。

  这些囤民都是以前从各地引流来的,在登州囤田,交税,其成年精壮每年最少参加三个月的队列训练,还要学识字。

  经过数年训练,已经有一定的基础。

  现在突然摇身一变,为捕快衙役,很多人都是很兴奋的。

  以前是民,突然变官,以前怕官,现在能做主,你说这些人能不高兴嘛。

  被选中的人将放弃原来的囤田,交给新来的流民。

  他们有家室的拖家带口到各县。

  由各县分配地方居住,没地方就建造,然后和当县的驻军或军户一起吃饭,并领饷。

  即不用囤田,也能养活自己。

  对于当地的县令来说,大幅更换其县衙吏员,有识趣的不敢哼声,也有不服气的。

  必竟这个时代,有县令觉的自己比总兵还牛逼。

  更有县令私田就有数千万亩,像莱阳县令一般的,丁毅反正要最后收他们的税,二话不说,干就完了。

  和明末这些人没什么好讲的,后世满清已经有很好的经验教学给丁毅。

  六月换吏员时,有三个县令或失足掉河里,或在家中畏罪自杀,或被悍匪所杀,更有大量缙绅遇到土匪乱兵,一时登莱官府和地主们大乱,人人自危。

  登莱总兵丁毅道:“山东民悍,流民灾民又多,引来匪患,影响当地治安,我当领军,清扫山匪,打击犯罪,保家安民。”

  有周有根,方多台等率营兵穿梭各县,各州,雷霆打击,不时有捷报上奏朝廷,斩杀山匪和乱民,时不时也有匪乱攻破县州,如平度州就被乱匪所破,损失惨重,缙绅死伤惨重,还好丁毅很快带兵平叛成功。

  朝廷有少量官员弹劾丁毅:‘杀良民,充军功’。

  还有弹劾丁毅:“抢夺缙绅良田,与民争利。”

  朝廷无甚么反应,不了了之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