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93章 膛线和米涅弹_明末之席卷天下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793章 膛线和米涅弹

第(2/3)页

提升。解决装填问题后,前装线膛枪迅速在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普及。

  果然,这时边上传来一个声音:“尊敬的王爷,膛线虽然拉出来了,但是装填弹丸太慢,我个人认为,现在并不能大规模装备部队。”

  丁毅转过头,发现是个外国人,说的汉语结结巴巴,但多少还能听懂。

  “王爷,这位就是大员来的英国人史维格---。”李忠义向他介绍。

  史维格于1642年4月到吕宋,他在欧洲听到了遥远的东方有个地方,很欢迎各国的工匠,他先到吕宋,然后又去了大员,因为史维格自己说能打造欧洲最好的火绳枪,当时的许尔显派了战船护送了前往大员。

  到了大员后,不可一世的史维格发现这边有燧发枪,比他们欧洲的火绳枪还要厉害,顿时深受打击。

  但赵大山还是诚肯的留下他,为大员打造鲁密铳。

  这些年丁毅一直要求各地的工匠们想办法在枪管中划出膛线,但都没有进展。

  济州那边主要精力在造船上,大员的精力在蒸汽机上,只有旅顺用心在想办法,但旅顺大都是本地工匠。

  史维格的家族曾经是钟表匠,大员像他这样出身欧洲的工匠有十几个。

  他向赵大山要求,把这些人都集合起来,归他使用。

  很快,半年不到,史维格和这些欧洲的工匠们,想到了几种拉膛线的办法。

  第一种是‘刮刀法’。

  用一根比枪管内径略纫的钢棒,在它的特定部位刻挖一个槽,安装一块硬质合金钢片,钢片上有一条或二条凸出的有一定倾斜角的带状体,前端有利削部,并可调节凸起高度。在一条膛线位置上来回拉动数十次,就切副出一条阴膛线,然后调节位置再切刮下一条。这种方法切奇数或偶数的膛线一般用单刮刀,切偶数的膛线可以用双向刮刀。也可以在相对的位置安装单刮刀,双刮刀或三副刀,一次切出2至6条膛线。

  第二种是‘钩刀拉削法’。

  把钩状切刀安置在比枪膛直径略细的钢拉杆上,钩形刮刀刃口的高度可以通过调节拉杆层部的螺丝来调节。每拉动通过枪管一次,拉杆移动几微米,随着枪管的匀速旋转,拉削出一条有一定缠度的阴膛线,达到预定宽度后,再换位置拉第二条膛线。早期的线膛枪拉一条阴膛线只要拉削二十次左右,而一支较好的枪拉削同样的阴膛线要拉削一百次左右。拉的次数越多,形成的拉槽越细,越精密。

  早期美洲殖民者制造膛线就采用了钩刀拉削法,其采用的工具是很简单的手动木质机械,殖民者自己就能制造。

  但这两种的效率都比较低,且需要大量的手工操作者。

  第二种在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争抢美州殖民时,就已经有人在用,主要造的线膛枪,和欧洲这会的簧轮枪一样,都是贵族的玩具,打野用的。

  想在丁毅数以十万计的部队中推行这样的线膛枪,仅划膛线能把他们所有的工匠给累死。

  赵大山当然看到了憋端,当时丁毅已经在大同,赵大山决定,把所有参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