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95章 想在川陕修一条贯通的铁路难于上青天!_绝境求生崇祯帝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495章 想在川陕修一条贯通的铁路难于上青天!

第(2/3)页

为让这些人当个小校带三五十人意义不大,而让他们带大部队也靠不住,最好是带两三百兵马,构成基础作战单元。前几年孙传庭在于闯军作战中,吃过文人带大股军队的亏,文人的作战意志还是有问题,没有正经从战场上厮杀出来的将领耐苦战。

  从这个角度来说,孙传庭是有些怀疑北京那边新军战斗意志的,他认为新军的战斗力最核心的还是火器,正因为有了无往不利的新式火器,最近几年他们才能屡战屡胜,正经遇到旗鼓相当的对手,他们估计不会有多强。战将还是得从战场上来,纯粹靠学校能靠的住?要是这种方式真能顶用,将门凭什么能一直存在?

  孙传庭和朱由检的思维有这么大的差别,根本在于两人对军官的要求不同。军校绝对不是培养优秀军事将领的地方,朱由检从刚开始建军校的时候就知道。他以军校为依托建立新式军队,核心是为了提升整个军队的基础素质,将大明军队的底线往高拔,军校说白了培养的是军官而已。至于将领,哪是通过战场的检验一步步选拔出来的,而不是说军校出来的天然就能当将领。

  优秀的将领只能在战场中出现,无论是军校还是将门,都没法实现大规模培养合格将领的目的。将领回从军校生中产生,这让很多人以为朱由检办的军校就是为了培养将领。然而这样的想法大错特错,大部分军官有军校背景,自然就能涌现出大量将领。这样的将领,相比于野路子出生的,在基本素质以及与体系的融合程度上是天然有优势的。大多数军校生,实际上是充当基数的,很多人并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将领,再说一支军队也根本不需要那么多将领!

  孙传庭之所以觉得文人领兵靠不住,是因为他将那些文人看的太过重要了,从选拔那些人进入士子营开始,他就没将那些人看做是普通人。文人那么珍贵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