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624章 曲线移民_绝境求生崇祯帝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624章 曲线移民

第(3/3)页

府可以牵头引资,一定要严防搞私产。

  官府就是官府,别弄的像后世那样,乱七八糟弄一堆官营产业出来。搞到最后,也没见赚多少钱,反倒是挤压了民间资产的生存空间、弄出了一大堆负担、还将市场搞的大部分人指望着官府生活。在大明、国营资本就宫产系统一家为好,其它的能杜绝就杜绝。特殊的官营产业,批复权得劳劳把持在皇帝和朝廷手中,其它各级官府,老老实实从税收和商业地皮上弄钱就行。

  办甘蔗种植园,以及配套的制糖产业,黄超知道肯定是能赚大钱的。今年他的想法是招三四万职业农民,开七八十万亩专门种甘蔗的田。按一亩地产出七两银元算,一两年后兴业农场的产值就能达到五百万两左右。抛去人工和其它成本,一年净利过一百万两银元不成问题。有了这项收入,再加上其它税收,大员财政摆脱对朝廷输血的依赖还不是水到渠成。

  直接让人过来移民,很多人顾虑重重,飘洋过海来大员打工,却吸引到人。月工资开到两三两,福建哪一带的人会想着法来的。这份待遇,哪怕是在江浙一带,都很有竞争力。

  至于人来了之后,留下他们又有何难?你们在老家是无产者啊,留在大员,有地有产还有挣钱的门路。只要是能来大员打工,剩下的事水到渠成。通过这种方式,一年转换出来两万左右的正经移民还是很有把握的。积累上十年,大员的汉民接近或达到五十万还是可以想想的。

  当年郑芝龙靠着几两银子的待遇,就给大员岛弄来了三四万人口哪。现在一年挣数十两银元的待遇摆在面前,还就不行引不来人!

  曲线移民用好了,兴旺的大员便为期不远。黄超的想法是在自己这一任上,将基础打好、搭建好让大员持续发展的平台,这一任主官就没白当。不管是对自己的前途,还是对自己的官声,都能产生长久性的影响。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