卷末小结及去年回顾及回乡总结_庆余年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卷末小结及去年回顾及回乡总结

第(3/3)页

 不是小资,虽然确实很那什么,而且最主要的原因是,初二我们去了那个山梁一次。

  那个山梁叫中兴梁子,在我们家的山村正对面,两山中间是一条河,河上有个石水坝,很漂亮。

  问题是,那座山很高,从这边的山腰望过去都很高,更何况下山上山的爬。

  但我们还是一定要去。

  因为那是三十年前老妈生活战斗过的地方,她从师范毕业之后,便分配到那座山上的小学教书,在那里带着姐姐与奶奶,三个人生活了五年多。

  妈妈离开那座山的时候,已经怀着我八个月,沿江下到宜昌。

  我一直很好奇,老妈当年大肚便便,是怎么走下来的?

  老妈如今已经是六十几的人了,她很明确地告诉我们,她是爬不上去了,那我们这些做儿女地自然只能代劳,代她去那三十年前的山村小学看看。

  而且姐姐的动力也很大,因为她在那里生活到五岁多,比我的感情更要深一些。

  初二,我与姐姐姐夫以及大表哥二表哥还有小表哥,一行六人往那边山上去,我的手中拿着外甥女削的竹杖。

  下山遇见从那边山上下来的表姐与表姐夫,说笑数句,然后过河,爬至对面半山腰时。

  我决定放弃。

  累,真******累,眼睛开始冒金花,这一方面说明我打字的工作如何危害自己的身体,也说明那座山实在是难爬……

  中间的感慨不需要细讲,反正被姐姐哥哥们连哄带骗,一步三歇,终于成功地爬到了山顶。

  山顶比山间平,有田有房,自然有人,也就有小学。

  三十年前的老学校已经拆了,但新学校依然是在山上。

  我们先去的新学校,照了几张像,然后在一间吵闹的教室里发现很多人在打牌九赌博。

  又去旧学校“遗址”,与学校旁的住户聊了两句,发现旧学校被折的只剩下了一个坝子,老姐有些感慨,说当年就是在这个坝子上玩耍,如何如何。

  山顶有雾,冷,感觉有些……说不出来,民居间的百货商店买水时,我听见一个人名,什么翠,想起来是姐姐当年的玩伴,问了几句,才知道那位姐姐已经远嫁湖北。

  最成功的是,在旧学校的旁边,终于找到了母亲当年的一位好姐妹的家,可怜那位阿姨去别的地方走人户去了,我们只看见了叔叔以及她的小儿子,叔叔已经记不得当年的事情,只记得母亲与父亲的名字,还记得父亲当年是当兵的。

  阿姨的小儿子在成都体院,留了电话号码,双方寒暄,各自感动。

  然后下山,回到村里,告诉老妈详情,又告诉她电话号码,后几****与那位阿姨联系上了,准备日后好生聊聊天。

  回村之后,又遇见大表姐的儿子女儿来看我们,很难过,大表姐就是前些日子我在文中提过,已经去世的姐姐,好了,这个事儿不说了。

  在山村里的日子很好,外甥女和弟弟姐姐们玩的很开心,我看大家斗地主也很开心,爬山也很开心,像朝圣。

  姐姐说,如果你不爬上去,一定会后悔一辈子,我现在相信这个话,因为我已经上去了,将来哪一天,让外甥女再去爬一趟。

  老妈在那山上的日子肯定不好过,不过她也没怎么细讲过,好在有许多舅舅可以帮忙背东西上去。她只是说过,她带着姐姐与奶奶第一天住进那个小学时,山上狂风大作,雷雨交加,老少三个女人抱在一起。

  奶奶安慰老妈说:闺女,莫怕。

  ……

  ……

  初四出的村,初五去给姑爷暖舍,姑爷是很亲近的人,如今隔着黄土相见,却不像最初听着消息时那般伤心与难过了,更多的是一种安慰吧……后辈们活的都挺好的,磕头烧纸之后,我们沿着墓栏摆好了酒菜,与姑爷相伴而坐,敬酒吃饭,如郊游一般。

  下山时,能看见那些白色的幡子?我不知道是不是那个名字,好了,这个事儿也不说了。

  总之回老家一趟,发现新县城很漂亮,长辈们都挺健康,兄弟姐妹们都很发财,后辈们都很乖巧,十分高兴。

  对了,最后提一句,初几的时候,喝完酒我们去唱歌,里面就有当初在小山村里与我赛歌的丫头之一,如今她已经大学毕业若干年,在海淀那边上班。

  乖巧的有有丫头在点歌,大丫头在唱歌。

  我正端着酒在灌,听着音乐声,险些喷了出来,傻乎乎地望着她,心想这都十八年了,你居然还在唱民歌?这是想向我继续挑战咩?

  (未完待续,如欲知后事如何,请登陆WWW.CMFU.COM,章节更多,支持作者,支持正版阅读!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