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千三百四十章 变成凶手_神秘让我强大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千三百四十章 变成凶手

第(1/3)页

进士数量固定。

        但举人就不限固定数量。

        能考上就当。

        大乾帝国,举人有36万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且举人考进士,是不限制年龄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说,每十年理论上有三十六万举人赶考进士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秀才则是360万。

        举人考进士,取中率理论上是万分之一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很多举人,不想去考进士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因为需要去镇守海外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又因为进士死后可以封神,可以享受香火。

        而举人虽然尊贵,但你死了之后就啥也没有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说很多举人都是享受到50岁之后才去考进士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也算是享受过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有些怕死的人可能拖到七八十岁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那时候基本没什么希望取中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来你七八十岁的脑筋,肯定不如二三十岁。

        二来主考官看到这样的就厌恶,太利己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点没有为国之心。

        能取中者,也有。

        但那往往是80岁考中了秀才,86岁考中举人,接着又去考进士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说,人家不是有意拖延的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一般举人,是四十多岁考进士。

        再晚,你的精力就赶不上,考官也厌恶。

        即便是有很高能力,也是不被取中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闻人升想明白这个世界的背景之后,他就知道了,这是一个儒道世界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实他对儒没有恶感和偏见。

        但对后来逐渐谄媚君上,谄媚权贵的儒教不屑一顾。

        当然那也是因为在封闭环境中导致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只要封闭,就会有奇形怪状的东西生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就好比,封闭的寨子,也知道要走婚,不能自己繁衍自己的,那样也人会奇形怪状的东西生出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古人早就知道的事。

        生孩子是这样,文化思想也是这样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在这时。

        正当闻人升回忆之时,突然间,门外有一个少女提着盒饭站在门口等着。

        闻人升扫视一眼读书的学生们,然后走出门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赵先生,赵先生,这是我家里给你送的饭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对了,我弟弟现在学习怎么样?”少女抬头问道。

        闻人升仔细想了想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女人叫何云。

        她弟弟叫何正。

        是个小胖子。

        每天就是吃喝玩乐样样精通,背诵学习样样稀松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他擅长在家长面前表现。

        大家都还以为他学的很刻苦。

        除去这些,这小胖子也很会来事。

        挺会孝敬他这个老师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以说每次送礼都是最好的,最充足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四时的瓜果蔬菜。

        节日的红包银钱。

        因此前身对这个小胖子也是又爱又恨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对他们家里说这孩子有潜力,有潜力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谁让对方何家是个殷实人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几乎可以说他一个人送的礼物就占了整个班的1/3。

        也是因为他这家比较富裕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是个中等地主啊。

        家里至少有800亩好地。

        又是一根独苗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闻人升看来,早点结婚,早点生几个孩子,挑选一个更加聪明的来读书,更加效率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读书真的看天分。

        后天教育好的难度太大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还知道,其实何家还看中了前身,想要把女儿嫁给他。

        毕竟他怎么说呢也是个秀才。

        虽然年纪大了些,但人脉还是有的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家800亩地,现在就缺一个秀才来来庇护自己的家产。

        何家也是刚刚发家两代。

        何云祖父是小商贩,是靠着走村窜巷,卖针头线脑,偶尔偷偷卖点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才慢慢的发家。

        胆子不大,光指望勤恳节约,想发家,意外太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可能一次勒索就让你破产。

        偷偷卖盐,赚得就多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实际上就是捎带私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私盐可是暴利啊。

        官盐卖得太贵。

        很多百姓只能淡食。

        一斤盐卖到上百文钱。

        一人一天六克,一年就是接近2000克。

        也就是4斤盐,相当于一人一年光吃盐就要吃掉半两银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一家全收入才六七两,这一家几口人,就光吃盐了?

        不可能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这哪个百姓家抗得住?

        而私人盐只卖30到50文,甚至粗盐10文也卖。

        那就节省得多,等于一年全家只花三五钱银子吃盐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话,勉强能维持。

        然后他父亲这一代又开始变成了坐商。

  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