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十章 学与道_我的大明新帝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十章 学与道

第(2/3)页

被封为僧录司左善世。

  朱高炽年初被封为太子,他又被加封太子少师。

  虽然他极少出现在朝堂,平时客居鸡笼山积善寺,但是朱棣对他信任有加,让他在朝堂的影响力绝不逊色任何大臣。

  就连朱棣平日见他,也以官职称呼他少师,礼敬有加。

  因为喜穿黑色僧袍,他也被民间称之为黑衣宰相。

  自胡惟庸之后,明朝取消丞相一职,他能被戏称宰相,也由此可见他的影响力之大。

  作为一个虔诚的佛教徒,他深知佛家俗世势力对民间的危害,所以从不干涉朝廷对佛教恶势力的清剿。

  同时,他也同样痴迷于精深的佛法,在他看来,佛学与佛教不能混为一谈。

  但是,太孙亲近道士,疏离和尚,这绝对不是一件好事。

  所以在朱瞻基与两位道士相处的越来越紧密的时候,他也提出了为太孙师。

  朱棣当然不会拒绝他的好意,所以在朱瞻基还不知道的时候,就又多了一个老师。

  如今,他学文有解缙和胡广两位内阁,学武有玄真和一清子两位道士,现在又增加了一个黑衣宰相当老师。

  不过,姚广孝却不知道,朱瞻基年纪虽然小,却有一个成熟的灵魂。

  他学儒不是信儒,学武不是信道,至于佛,对他来说更不会信。

  实际上,在蒙元以后,明朝初期,儒释道三教在中华大地就已经开始了合一的进程。

  三教都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除了基本教义,大部分入世之学,都是差不多的。

  佛教在东汉传入后首先被附于道家黄老之学,魏晋时代则依附于玄学。南北朝时期佛教才逐步独立,至隋唐方高度发展并形成各种宗派。

  如今蒙元失鼎,佛教失去了最大的根基,最近几十年,就又加快了与儒道的合流。

  三方之间互有竞争,却又互为依托,共同与皇权争夺世俗权力之外的信仰权。

  朱瞻基对姚广孝还是比较好奇的,对多了这样一个老师也无所谓,谁要是想要指望能靠自己的能力影响到自己的心态,那就太天真了。

  在现代社会,周游就已经走上了人生的巅峰,形成了自己稳定的世界观和人生观,包括价值观。

  宗教对他来说只是一个工具,想要依靠那些虚无缥缈的教义来征服他,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情。

  他对姚广孝好奇,只是因为他足智多谋的大名。要是想跟他讲佛法,还是有多远滚多远吧!

  玄真和一清子对姚广孝却如临大敌。人的名树的影,他们不过是民间奇人,跟姚广孝这个一国国师级别的人,差的还有点远。

  初次见面,就是在朱瞻基学武的文渊阁偏殿,形如病虎的姚广孝一出现,并没有让朱瞻基失望。

  他虽然不通武学,却给玄真和一清子带来了巨大的压力。

  相互见礼之后,朱瞻基开门见山地说道:“少师学究天人,足智多谋,交游广阔,淡泊名利。皇祖父和父亲也常跟我提起你,如今有机会跟少师学习,实乃瞻基之幸。”

  姚广孝已经快七十岁了,在这个时代,属于是高寿。坐在朱瞻基的侧手边,他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