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二二章 心态与进京_我的大明新帝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二二二章 心态与进京

第(1/3)页

  朱棣是个权力欲望很重的皇帝,但是并不代表他就是个朱元璋一样的大事小事都要一把抓的皇帝。

  朱元璋能够每天忙碌七八个时辰,只差连老百姓饭桌上吃什么都要管。

  但是朱棣毕竟是个官二代了,他虽然也像朱元璋一样喜欢集权,却不会将全部精力都放在为国为民上。

  他喜欢美女,喜欢享受,喜欢每天晚上能够在后宫里欣赏一出宫女们的歌舞和大戏。

 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,所以他也学会了放权,不让自己跟自己的父亲一样呕心沥血。

  对于他这个马上皇帝来说,兵权是最主要的,稳定是次要的。至于老百姓的日子过的好不好,他很少关注,只要他们能活下去就够了。

  但是,三个儿子都让他失望了。

  朱高煦最像他,却只学会了战场上的勇猛,毫无心机,只能为将,不能为帅。

  他对民政毫无见解,丝毫不顾忌老百姓的死活,若是为君,必是暴君。

  朱高燧恃宠而骄,恣意妄为,不过是个纨绔子弟。如今受了太孙的蛊惑,更是迷上了财货,不过这样也让他更放心了。

  朱高炽这个儿子幼时聪明伶俐,却受朱元璋教导太深,迷信儒家,这是让他最失望的。

  他只学会了爷爷的皮毛,根本没有学到爷爷的精髓。

  朱棣对自己的父亲是非常钦佩的。他幼时勤奋好学,经过世事历练,举一而反三,闻一而知十,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。

  可是朱高炽呢?人云亦云,现在完全被那些大臣所蛊惑。

  甚至于,那些大臣利用他来跟自己掰手腕,而他却毫无察觉。

  所以朱棣基本上不会允许他过多参与朝政,只给他一个詹士府,给他画一圈,让他在圈里玩。

  只要他受他人蛊惑,想要跳出来,朱棣就会把他打回去。

  对于这个孙子,朱棣是最满意的。小小年纪就心机深沉,将权力游戏玩的出神入化,甚至能建立属于自己的规则。

  一个皇帝,不需要熟读经书,也不需要武力超群。最主要的就是要洞悉人心,学会平衡,这样才能稳定局势。

  大儿子偏文,二儿子偏武,只有这个孙子才明白皇帝这个位置真正代表的意义。

  但是,皇位只有一个,而他朱棣也还不老……

  他今年也才57岁,在他自己看来,自己最少还能再活十年。

  在东征东瀛之前,他其实已经在有意过渡权力给自己的这位孙子。不管是让他掌管海军,还是任由他跟各位将领靠近,都能证明他想要稳定权力交接的意图。

  就连朱瞻基在宫中笼络这些内侍,他也从来不管。在他看来,朱瞻基越能干,权力过渡的越平稳越好。

  但是这一切,从朱瞻基干脆利落地将东瀛才在脚下之后,一切都变了。

  因为朱瞻基的强势崛起,受损最大的不是自己,而是一直被自己打压的太子。

  太子一直只是在文臣之间有些支持,以前的军队支持朱高炽,但是在丘福死了之后,军队就保持了中立。

  他们瞧不起连走路都需要人扶着的朱高炽,更因为朱高炽一直重文轻武。

  所以在太孙北征之后,军方的将领将希望放在了对军人更加亲近的朱瞻基身上。

  对处在夹缝中的太子,朱棣并没有怜惜。

  他是一个好儿子,一个好父亲,一个好的太子,但是唯独不是一个好皇帝。

  对太子的势力受到挤压,朱棣是乐见其成的,但是携着征服东瀛的巨大功劳回来,朱棣突然发现,连自己的威信也被这个孙子给压迫住了。

  他虽然发动了靖难之役,得到了帝位,但是这是内战。

  对外征战,一个被朱元璋赶到漠北的北元,自己都十几年没有搞定。

  从永乐五年对交趾动手,整整十年了,一直到今年,以封建为饵,张辅才把那里彻底稳定了下来。

  这些功绩跟太孙半年就征服东瀛相比,相差实在太远。

  虽然对方是自己的孙子,但是朱棣仍然有些接受不了这种对比,因为跟自己的孙子相比,所谓的文治武功好像都被比下去了。

  当太孙取得大胜,活捉东瀛王室的消息传回,礼部祭祀清吏司郎中周讷上言:“今天下太平,四夷宾服,民物阜丰,请封禅泰山,刻石纪功,垂之万世。”

  礼部尚书吕震等亦言:“皇上圣德神功昭格上下,宜如周讷之请,封禅泰山。”

  但是朱棣还是拒绝了封禅泰山的建议,因为他感觉,这个功劳不是自己的。

  而且,从朝中大臣的表现,他也真切地感受到了孙子的崛起对自己的影响。

  可能在许多的人的眼中,这个孙子已经超过了爷爷。

  这一点是他难以接受的。

  所以,他想要建立更大的武功。

  朱瞻基提到的帖木儿国的确远超他最开始选的勃固和南掌,这也勾起了他的雄心壮志。

  他当然不是一个顾头不顾尾的人,想要征伐一个横霸西域的大国,没有万全的准备可不行。

  但是他更怕这是一个诱饵,当自己在西域将帖木儿国踩在脚下的时候,大明已经完全被自己的孙子控制。

  他还有雄心壮志,不想成为唐高祖李渊,末年只能在深宫养老。

  所以他故意借着这件事来试探一下自己孙子的心意。

  当朱瞻基反对他现在就出兵,并且对能够监国毫无兴趣的时候,他是非常满意的。

  虽然有能力,有野心,但是依旧顾全大局,还能不恃宠而骄,尊重他这个爷爷。对这个孙子的表现,他已经不能要求更多了。

  回到宫中,他就召见了翰林学士杨士奇,让他写下圣旨。“着府军后卫六千人,优先换装火器,拱卫太孙。”

  杨士奇洋洋洒洒,不一会儿就写出了一片文采斐然的圣旨,用过了大印,就派了太监去跟朱瞻基传旨。

  自年初将府军后卫拨给了太孙,太孙的护卫就已经超过了一万两千人,如此仪仗只比朱棣自己稍逊,远超太子的两营护卫六千人。

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