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七十五章 探寻东洲_我的大明新帝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七十五章 探寻东洲

第(2/3)页

  杨道身为杨士奇的唯一儿子,如今杨士奇虽然失势,只能在温泉别院陪太子养老,但是他在文臣之中的声名还是很高的。

  杨道有这个便利条件,更是娶了解家的女儿为妻,如今太孙丝毫不在乎他父亲站错队,对他格外赞扬。

  再加上他在羽林卫学与一大帮勋贵子弟为同窗,交游广阔。

  这杨道不管在文臣,勋贵,还是太孙眼里,都有潜力,以后发展无限。

  要是将他收拢帐下,也能结一分善缘。

  可惜啊,他明日就要出海,这一去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够回来,想拉关系也晚了。

  面对士兵,将领们,朱瞻基总有更大的包容心。因为如今这个时代,士兵们比文臣们的待遇差的太多了。

  在朱瞻基整顿海军之前,海军与陆军一样,士兵们不仅要训练,要种地,还要承担许多劳役工作。

  明朝为什么后来会出现逃兵籍的情况,就是因为士兵名义上的待遇比文臣高,其实差的非常远。

  以大明的普通士兵为例,一个月俸禄大约是二两银子。

  可是这二两银子只是名义上的,因为大部分俸禄都被籍田给冲抵了。

  士兵们种田虽然不需要缴税,但是也不会领取这部分的俸禄,而且这部分税收抵扣的比他们能领到的钱要少的多。

  种地抵了一大半俸禄,朝廷每次征用劳役,他们必须无条件地服从。

  而他们的收入,除了种地以外,就只有春秋置装费,出征补助等,不打仗的时候,他们可能连油盐都买不起。

  许多士兵当兵好几年,都不一定能攒到二两银子。

  第一舰队身为朱瞻基的亲军,待遇自然是最好的,但是每个月能领到的现银,也不会超过一两银子。

  文官的收入虽然低,但是没有军籍的限制,他们能收附田,光是这些免税的田地收入,就要远超士兵了。

  何况,他们还有各种其他收入,实际生活滋润的多了,还不用吃苦受累,去冒险。

  以第二舰队提督总兵易信为例,在东征东瀛之前,他可是大明在辽东地区最出色的海军将领之一。

  但是辽东苦寒,出产不多,他纵使有五百亩免税田,实际收成也不多。

  要不是能喝点兵血,他连亲兵都养不起几个。

  所以在得到佐度岛的金矿收成的分成之后,他会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中连岛的建设,中联伯府的建设上。

  这完全是穷人乍富,找不到南北了。

  要是文官,朱瞻基肯定毫不留情地将他削爵调职,但是因为知道他过去苦,朱瞻基就心软了,再给他一次机会。

  这样有点错误的将领,因为想要将功赎罪,会比一般的将领更加卖力。

  水寨会议大殿内,朱瞻基坐在上首,在他的下首,坐了近一百个千总以上级别的将领。

  “据说在东洲东北的群岛上,还有南宋时期逃亡到那里的水师后裔,你们若去了东洲,第一个要接触的就是他们。他们在当地已经住了百余年,与周边的土著没有语言障碍,这是一股很重要的需要笼络的势力。”

  这倒不是朱瞻基胡说八道,因为在后世温哥华西部沿海的夏洛特皇后群岛,上面生活着的土著人,的确是南宋水师和蒙元水师的后裔。

  他们因为全部都是男性,流落到此地以后,屠杀了不少小部落,并且将他们的女人占为己有。

  此后,他们就在当地繁衍生息,不过因为懂得文字的水兵不多,留下的文献资料很少。

  但是有许多证据都明确证实,这些人的确是南宋和蒙元人后裔。

  实际上,在美洲各地,不少部落都有证据显示,他们是商朝时期抵达美洲的,他们有跟中国一样的象形文字,甲骨文。

  但是因为那些部落的文化几乎断绝,大部分都查无实证。

  但是皇后群岛上面生活的土著,保留下来的中文书籍和兵符等文物,却是最真实的证据。

  没有去管众将的惊讶,朱瞻基继续说道:“东洲大地虽然比中洲略小,但是同样幅员辽阔。而且与中洲不同,他们是南北长,东西窄。因为这样的地形,气候也不一样,所以他们不能像中洲一样,同样的物种可以在不同地区种植。

  而且,他们不会制作轮子,所有的东西全部要靠肩扛手拉,所以他们的活动范围小的可怜。

  但是,他们拥有最肥沃的良田,在东洲南北两处大陆的良田加起来,面积能够比我大明现在整个国境还要大。

  如此大的疆域,全部靠我们大明人来开发是不可能的,除非我们的人口再多十倍以上。

  所以,我们要控制当地的土著为我大明人服务,帮我们种地,帮我们放牧,甚至是帮我们养儿育女。

  控制东洲和控制南洋不同,因为南洋地区已经有了自己的文明,所以我们采用的是控制与遏制手段。但是在东洲,顺我者昌逆我者亡。听话的就有酒肉吃,不听话的,可以直接灭族,只留女人。

  但是,不能为了杀人而杀人,留下他们的命,帮我们干活,对我们才是最好的。明白了吗?”

  众人一阵齐喊:“遵旨!”

  朱瞻基又道:“你们现在要做的,就是给我将东洲变成大明的疆域,为我大明今后永远成为东洲之主出力。

  这次你们东洲探索回来,陛下想必也已经西征归来,到时候,我大明将会全力开发东洲,南洲,和西洲。

  东洲土地万里,金矿遍地,今日在场的所有人,只要立下大功,今后都有可能成为一方勋贵,替我大明永镇东洲。

  那个时候,你们就会是这个国家最尊贵的一些人,你们的子孙,也将会因你们的努力,成为我大明今后的重点培养对象。只要我大明不亡,孤保你们家祚永续!”

  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很单纯的,朱瞻基的话在后世可能就是画饼,但是现在鼓舞士气的作用非常明显。

  这一次前往东洲的战舰和货船又超过了三百艘,人手也超过三万。

  除了海军和陆军的士兵,舰队里面还包括了各种医生,儒生,內监的官员,以及工匠和农科从全国抽调的三百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