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六十章 新生_我的大明新帝国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六十章 新生

第(1/3)页

  朱瞻基的监国生涯开始的波澜不惊,甚至是有些平淡。

  如今的社会架构,政府是统治机构,管理机构,而不是服务机构。

  也就是说,每个人都要按照人头缴税,但是享受不到政府带来的福利。

  不仅没有福利,反而要忍受上层人士对他们的欺负。

  每个官员每天的工作就是要稳固整个社会架构,从来没有主动为人民服务的心思。

  在这样一种社会环境下,皇帝其实当的非常轻松。

  每日六点左右起来早朝,早朝每次大半个时辰,基本保持在一个小时到两个小时之间。

  参加早朝的人除了大学士们,都是四品以上官员。

  到了早上八点左右,早朝结束,大臣们回到自己的衙门办公,而朱瞻基开始吃早餐。

  在吃早餐的时间里,司礼监和鸿胪寺会根据每个部门汇报上来的问题,进行整合。

  然后由朱瞻基选择出今天要接见的人,处理的事务。

  实际上,不是每天都有事汇报上来的,等于要拿到他面前来处理的事务少之又少。

  相反,每天接见的人却络绎不绝,朱瞻基要是不尽兴甄选,每一天的时间都用来接见人都不够。

  但是,有两类人是必须要见的。

  一类是被外派到各地进行巡按的官员,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和案件的官员。

  另一类就是官员升迁或者贬谛,这种人事大权是任何一个皇帝都不能轻易放手的。

  吏部为什么一直排在六部之首,就是因为这个原因。

  如果皇帝连官员的任命,手底下是什么人都不知道,那这个皇帝也快当到头了。

  吃过了早饭,也就到了上午处理朝政的时间,也就是午朝。

  午朝基本都是在武英殿或者是谨身殿举行,这要看接见的外臣多不多。

  多的时候就在武英殿,那里位于皇宫的西南角,地势开阔不管进出都方便。

  接见人少的时候,就在谨身殿。谨身殿是三大殿最北的一处,邻近后宫,基本上只有内阁成员和三品以上的官员,还有伯爵以上勋贵才能进出谨身殿。

  当然也有例外,那就是举行经筵的时候。

  经筵是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,也是皇帝和未来皇帝接受统治教育的最有效方式。

  经筵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他堂官充任或兼任,从宋代开始,每年二月至端午节,八月至冬至节为讲期,逢单日入侍,轮流讲读。

  在朱瞻基的印象里,明朝是最重视经筵的朝代,不过那是历史上的朱瞻基死了之后的事情。

  当时文官掌权,皇帝幼小,自然任由文官摆布。

  但是在这个时期之前,不管是朱元璋也好,朱棣也罢,一个月最多举行三场经筵。在朱棣时期,就是每月逢三开讲。

  初三,十三,二十三,这三天的上午是不处理朝政的,而是皇帝和太子,太孙一起听课。

  讲官们往往是从四书五经中截取一段段的话进行讲古,除了讲故事,最主要的就是根据历史上的事件进行总结。

  这种总结就是所谓的经验,以后遇到这样的事情,就知道应该怎么做。

  有用吗?

  不能说无用,但是绝不是文官们吹捧的那么有用。

  因为历史在发展,任何一件事的发生,都有其复杂的形成条件或者是偶然性。

  根据历史总结经验可以,但是要根据历史上的问题来进行问题处理,那就是刻舟求剑。

  朱瞻基之所以不被文臣们喜欢,主要原因就是他不喜欢经筵,而且在参加经筵的时候,经常把文臣们抵的无话可说。

  讲经释义朱瞻基不行,但是讲歪道理,他的嘴巴还是很厉害的。

  文臣们僵化的思维,不能对古人进行怀疑的限制。都能让朱瞻基挑出许多自相矛盾的地方,让他们下不了台。

  而朱高炽是最喜欢经筵的,朱棣一个月组织三次,他恨不得一个月组织三十次。

  当然,他只是在他的詹士府举行,这也是他最受文臣推崇的地方。

  但是现在朱瞻基监国,当然不可能天天举行经筵,听一帮文臣拿着过时的东西来限制现在人的思想。

  要不是取消经筵弊大于利,他都恨不得取消经筵。

  可取的地方在哪里?当然还是道理!

  儒家最优秀的地方就在于学习,变通,吸纳。

  他们能把其他百家的东西研究透彻,然后揉碎了,融入到儒家里面。

  从汉代儒家兴盛开始,不管是杂家,道家,法家的东西,全部就被儒家给吸纳了。

  他们一直限制人的思想,但是自己一直在变。

  如今的儒家,其实已经不再是儒家,而是三教合一的儒家。他们把佛教,道教的东西也全部融入了进来。

  所以,明朝以后,儒教的兴盛也就自然而然了,因为他们现在已经有更强大的基础,形成了更稳定的基础。

  姚广孝或者的时候,一直在跟儒家作对,主要原因就是儒家将佛经里面的东西都变成了儒家的,以其之矛攻其之盾。

  虽然姚广孝位高权重,但是因为儒家的这一套符合朝廷的利益,所以他还是失败了。

  儒家学说作为教育基础是绝对合格的,但是,这是让人成熟的方法,而不是治政要术。

  这就好比一个人在上学期间,必须要学习各种基础知识,但是等他工作了以后,会发现,大多数东西根本用不上。

  你如果用书本上的知识来套用到工作上,社交上,你会发展自己会被碰的头破血流。

  但是你能说书上教的错了吗?

  不能!

  课本上的知识是教会人学会思维和认知,增加经验和开阔眼界,全方位地增强人的基础,提升人的潜力。

  而在社会中,工作中,需要适应的是现实,是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,是要能给自己找到一个准确的社会定位。

  这些书里面都不会教你,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,都是不同的人。

  但是在这个时代,儒家就是要把所有人变成一样,谁不服就削谁。

  而且他们还不允许在工作中脱离书本上的知识和限制,这就显得太僵硬和不可取了。

  把普通人限制在框架内,可以有效地减轻普通人的反抗之心,但是如果把皇帝也限制起来……

  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