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20章:巴蜀之地_大魏宫廷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第320章:巴蜀之地

第(1/3)页

  『PS:今天找资料耽误了好几个小时,只能勉强五千字了,抱歉。』

  ————以下正文————

  世人通常将巴蜀两国合称为巴蜀,但事实上,蜀国与巴国乃是世仇。

  蜀人的历史,最早要追溯到遥远西方的古羌族支派,那是比陇西还要西辟的地方——古康青藏大高原,这支羌族在东迁时,与蜀山之女诞下了未来的领袖。

  这位领袖在成年后被称作「蚕丛氏」,顾名思义,即懂得懂得养蚕织丝之人。

  至此,这支羌族与蜀人融合,姑且称作蚕丛氏部落。

  蚕丛氏部落的族人,继承了西羌与蜀山两族的文化,既懂得放牧、狩猎,又懂得耕种、养蚕,不过在部落发展的同时,他们也遇到了他们的敌人,即是西边古康青藏大高原的西羌。

  在漫长的战争中,蚕丛氏部落战败,首领被杀害,遂被迫从蜀山东迁迁入平地(实是四川盆地),这里有着丰富的铜矿、玉石、陶土,可供生活所需。

  而在此期间,该部落出现了新的领袖「柏灌氏」,他领导人民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生存下来。

  至此,蜀人从「天蚕氏部落」阶段进入「柏灌氏部落」阶段。

  柏灌氏部落的族人,在继承了天蚕氏时代文化的基础上,又学会了锻造铜器与陶器。

  只可惜,这个部落后来慢慢衰败下来。

  而当时与柏灌氏部落隔着一条大河相对的,还有一个土著部落,其首领为「鱼凫氏」,当柏灌氏衰败后,鱼凫氏兼并了前者,至此,强大的蜀部落初具雏形。

  在鱼凫氏时代的蜀人,在掌握放牧、狩猎、耕种,纺丝、制陶、冶铜的基础上,又懂得利用鱼凫捕鱼,简直就是融合了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两者的优点,非常强大。

  后来,鱼凫氏的首领便在这片日后被称之为天府之国的肥沃土地上,建立了蜀国。

  然而遗憾的是,由于地形的关系(盆地),蜀国时常爆发洪灾。

  在最严重的一场洪灾,无情的洪水摧毁了蜀国曾经的富饶。

  鱼凫氏时代的蜀国因此一蹶不振。

  若干年后,与鱼凫氏同为「杜姓」的开明氏,取代前者蜀国凿穿巫山,引导水流流入境外。『PS:找资料时才发现,长江竟然就是因古蜀国开挖巫山导出洪水而形成,厉害。』

  此后,蜀国便进入了开明氏部落阶段,从此走向强盛。

  当时的蜀国非常强大,在中原仍然处于数十国林立的时候,蜀国就将疆土扩张到了北至「汉中」、西至蜀山、南至南中(云南),东至巴黔的地步。

  直到,蜀人碰到了巴人。

  巴国,或者说巴人,他们最高生活在巫山,与楚国比邻——当时的楚国,领土只有楚西这块,尚未得到楚东。

  在与楚人的战争中,巴人被迫向西迁移,在蜀国与楚国的夹缝中,艰难地在后来称作「巴地」的地方生存下来(即四川盆地东部),以巫山作为屏障,抗拒楚国。

  若干年后,楚国向东扩张,巴楚关系不再紧张,蜀人就成为了巴人的新敌人。

  对于蜀人来说,巴人是侵占了他们家园的侵略方,而对于巴人来说,他们渴望得到(四川盆地)这块肥沃的土地。

  于是乎,巴蜀两族展开了漫长的对峙与僵持。

  此时的巴国,也已建立了国家,并且陆续在巴郡境内建造了五座都城,即「江州」、「平都」、「阆中」等五座,也正因为此举,导致蜀国对巴国开战。『注:抱歉,作者翻了半天资料,实在是找不到巴国剩下两座都城了。』

  不过话说回来,与其说巴国是一个国家,倒不如更像是后来「羯角联盟」、「川雒联盟」、「川北联盟」这种诸部落的集合体。

  这个类似联盟的诸部落结合体,最早由「巴氏」、「樊氏」、「瞫(shen)氏」、「相氏」、「郑氏」五个大部落组成。

  不难猜测,这五个大部落之所以联合,恐怕多半是因为彼此谁也无法一口气吞并其余四方,且外部又有外敌——楚国、蜀国——的威胁,是故为了生存而联合起来。

  后来,又陆陆续续地吸收了一些投奔巴人的小部落,以及一些拆分的附属部落。

  因为缺少一个类似君主的角色,巴国的政权非常混乱,在并非生死存亡时期,五个部落往往各自为战,甚至于,不乏有落井下石、趁火打劫之举。

  为了使诸部落能真正团结起来,「巴氏」、「樊氏」、「瞫氏」、「相氏」、「郑氏」五个大部落决定推举一名大族长。

  至于推荐的方式,自然就是通过武力。

  最终,巴氏一族取得了胜利,因此,这些包括「樊氏」、「瞫氏」、「相氏」、「郑氏」在内的部落,后来被中原统称为「巴人」,而诸部落联合建立的国家,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