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
第二百一十章 新的圣人制作
第(1/3)页
征伐东瀛的想法已经提出在朝堂之上,只是争议不断,个个都有自己的主张,朝堂之上已分为两派。
以朱超为首,支持消灭反贼,将东瀛成为大明的殖民地。
以苏伯衡为首,一群文臣只会武文弄墨,其他一无所知,只知道儒学之说,主张一味求和,以仁治国,以礼待人。
“遥想当年,孔夫子以孝仁治国,入世之道注重修身养性,以己之力,出世诸多国家,让其效仿。”
“将仁义之事漫步天下,方有如今这番作为,这是只顾攻打于暴政,民不聊生,何以为家,何以安家。”
丞相上前鞠躬一礼,在那里讲的头头是道,朱超也赞同的点了点头,只可惜此一时彼一时也。
“曾几何时,孔夫子为传颂仁义道德,东奔西走,受尽苦难确实令人佩服,只可惜遇小人不照样深陷牢狱之灾。”
“若非他弟子相救,早已一命呜呼,何来创世之说。”
朱超并不是反对孔子之说,仁义道德之典范,只是仁者见仁,智者见智,若不能因材施教,只是一味效仿,与死读书的木头袋子有何分别?
“若是一味攻打,实施暴政,又与秦王暴君有何差别,大明乃仁义之国,怎能毁在你的手上?”
苏伯衡不服,要说这朱元璋也是因暴政而农民起义,自是知道暴政的后果,不想也可知不会听朱超之言,祸乱朝纲。
“俗话说秀才遇到兵,有理说不清,若是一味讲仁义,对方鲁莽粗鄙,定将你打得鼻青脸肿。”
“若是不长记性,怕是悔之晚矣,我等只需取其精华,去其糟粕,将天下统一,为我大明贡献丰功伟绩,有何不可。”
朱超不以为然,想他早已知晓事态变迁,未来风云变化,并将祸患早早除之,方能将大明盛世永垂不朽。
朝堂之上吵吵嚷嚷,你一言我一语,着实让人头疼,朱元璋一手捂着额头,扫了一眼众位大臣,站起身,走上前轻咳了两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上一章
目录
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