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百二十三章 放榜_寒门宰相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两百二十三章 放榜

第(2/3)页

说有难易之分,但分母再大,能考上了就是那个一,分母再小,考不上也是个零。

  科举就如此格外残酷而真实。

  一夜无话,次日一大早入‘面挑’的众考生早早至三鉴堂外排队。

  至于三鉴堂中,杨洙,司马光,李大临等人正在堂上,一旁则是国子监的官员,因为起得太早,不少人都打起了呵欠。

  学吏端了茶给几位官员,漱口解乏之后,面挑开始。

  既是面挑,别头试出身与寒门出身的学生自是混在一处。

  不过这些官员们自是阅人无数,不用看家状,几句话即看出来人的出身。

  拘谨放不开的,面对考官手脚都不知放哪的,多是寒门考生,但也不是全部,家境稍好或有人提点,会从容许多。不过又有几个敢说话的,目的性又太明显,令人听了不舒服。

  官宦人家的子弟,谈吐都颇为出众,能够点到即止,而且甚有心机,极能从考官的言谈表情中察言观色出一二来,从而改变应答的策略。

  如此子弟面挑谁也挑不出错来,但问题也就是在于此……

  至于诗书人家出来的子弟,有些清高,其中也分为礼数周到和不周到的,可是身上那股骄傲劲,远远的一眼就瞧出来了。

  虽说从面试之中,也不敢判断这些考生以后走上官场后仕途如何下个断语。但考官从这一面之词里,已可以下个结论,一般能对个七八成。

  章越站在三鉴堂外,看着不断有考生进进出出。

  考生进入之内大多数是神情紧张,出来之后已是轻松自如,不少人说说笑笑。考官也不是为难他们,多是问些极简单之话,纯粹就是过场而已。

  不过也有几人表情痛苦,看来是被刁难了。

  章越在人群中看了何七,王魁,他们二人笑着与章越拱手,章越亦是还礼。

  但章越左看右看也不见郭林的身影。正当章越没有指望时,却见郭林排在队末,笑着与他招手。

  章越笑着挥手,一块大石头从心底落下,这一刻有些释然。

  此时此刻,章越不由想起年少时读书的光景。

  他与郭林从一个小山村走到县城,再从县城来至国子监……最终天道还是会酬勤的。

  功名再俗,但人人却趋之若鹜,总还有他价值所在,这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。

  别看及第以后的风光,因为他们所拥有的一切,包括了失败者的努力,这就是一将功成万骨枯。

  就算失败了也无妨,郭林如此的品格,将来教出的子弟一定不会差,因为身教胜过言传,如此能报在下一代。

  学吏叫到章越。

  章越称是,一震衣袍登上台阶。

  章越走上三鉴堂时,目光扫过众考官不是在喝茶,即在看卷,一旁学吏高声曰:“太学养正斋章越入见。”

  但见考官闻声皆是看来,司马光抚须端视,一旁的李大临心道,此子一身缊袍,寒士无疑,但这气度倒是不凡。

  一旁国子监的官员则都是相熟的。

  众考官看了章越一眼,即不作太多关注。

  章越心底有数,面挑也是日后必备能力。好比作为一名官员与宰相道左相逢,他问你几句话,你如何回答?

  更重要的是君前奏对。

  宋朝的官家可不是明朝皇帝几十年不朝那等。

  宋朝官员要见皇帝还是很容易,先写申状,等中书皇帝批准了就可以见,然后閤门排期。

  就算你不积极,但官家也愿见官员,这份警惕是自出唐朝时被宦官宰相隔绝内外的前车之鉴。北宋虽经常有太后摄政,但最后却没有哪个皇帝是大权旁落的。

  一个解试面挑这也怕那怕,日后何谈见王安石,宋神宗。不过考官位上却是一位王安石的至交及日后死敌司马光。

  章越行礼之后,国子监直讲即向考官陈述章越在太学履历。

  寒士出身,十二岁考入县学,十四岁举入太学,十五岁为养正斋斋长。

  这履历相当漂亮,最后国子监官员给了章越评价之词是‘亮拔博才’,果真如卢直讲所言,国子监给了相当高的评价。

  台上四名考官已趁这功夫看完章越的家状,履历,及解试的卷子。

  然后考官会问章越两个问题。

  集贤校理杨绘本要出问,这时一旁的李大临轻咳一声,已先问道:“章度之,我看汝解试之卷上善若水赋。这上善若水语出老子,但汝却以孔子观于东流之水赋之,可乎?”

  章越行礼道:“回禀考官,孔子曾问礼老子,见于庄子。子弟问孔子,老子如何?孔子答曰:“鸟,我知它能飞;鱼,吾知它能游;兽,我知它能走。至于龙,吾不知其何以?吾所见老子也,其犹龙乎?”

  “孔子临大水必观之,言夫水,偏与诸生而无为也,德也。其流也埤下,裾拘必循其理,义也。其洮洮乎不屈尽,道也。若有决行之,其应佚若声响,其赴而仞之谷不惧,勇也。主量必平,也法,盈不求概,正也。淖约微达,察也。以出以入,以就鲜洁,善化也。其万折也必东,正如君子之志也。”

  “孔子言水有德,义,道,勇,法,正,察,善化,志等等与老子所言‘上善’亦可互参。还请考官尊鉴。”

  章越答完,一旁国子监交头接耳,或是称许,或者与同僚相语。

  其中卢直讲更是与有荣焉,频频点头。

  上首李大临颔首道:“你此赋有章法却少意境,不过此赋引述老庄,荀子,孟子,论语,道德经,文虽平但可称博才。”

  章越明白,李大临此话就是点明自己的诗赋,只有套路缺乏真诚。

  没办法自己诗赋之才就是这么多,只能达到结构格式上的工整,但意境……那真的与后天的努力程度无关了。

  这真是一个人穷极一生也达到不了的高度,但有人生来就有了。

  这考场上的上善若水赋已是章越努力的极限了。

  杨洙听了李大临此论后,上下打量起章越。

  章越触及他的目光,不由心底一凛。

  这时候司马光出声。

  司马光道:“章度之汝于知行孰先论中言‘诚心至至知,至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