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千五十三章 还是要利民_寒门宰相 首页
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
一千五十三章 还是要利民

第(1/3)页

此刻官家看着地图,从中策,下策而论,进筑横山和进筑泾原路相比,进筑横山肯定是更符合的心意。

  因为攻取横山比泾原路的效果肯定更好,只是后勤补给的难度太高了,但对于官家而言也不是不能克服的。

  变法以来,他积攒了大量的钱财,相信军粮装备的支持不在话下。

  宋军兵力最强的是鄜延路,从治平四年种谔攻陷绥德城,再到熙宁三年进罗兀城,这是旧路。

  种谔,徐禧一直是主张从横山进兵,吕惠卿也是大倡此议。

  吕惠卿就是鄜延路经略使,而现在的泾原路经略使是沈括,一旦对进攻计划进行调整,势必影响全局。

  但章越分析从泾原路出兵,确实有道理。

  官家不由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。

  章越看了官家一眼,就知道他在想什么,从鄜延路出兵进取横山肯定是对西夏打击更大,效果更好。

  但问题是对后勤补给的压力实在太大了。

  历史上宋军河东,鄜延,环庆三路后勤全崩,背后原因是什么?

  参考另一场大战役,民役只在十八岁至五十五岁间征发。

  民役每日领秋粮三斤,菜金半斤,冬发棉衣一套、棉帽一顶,夏发单衣一套、单帽一顶,还每月还另发黄烟四两,不抽黄烟的折现。

  除此以外还有办公费、修理费、车油费、擦枪费、理发费、医药费、负伤费、埋葬费、赔偿费和铺草费等补贴。

  民役每走三十里有小站,六十里有大站,给民役提供茶水、饮食、住宿甚至免费治病。

  离家的民役可命人代耕家里的田地,实在离不开的可花钱代役。

  所以才有了那句经典的话。

  反观宋朝的后勤保障,可谓是极差。

  不是说物资准备不充分,这些官家都准备足了,但就是送不上去。

  宋太祖是爱惜民力的,曾定下规矩‘一夫日给二升’,一反古代征发民役不给食的惯例,主动给民役提供粮食。

  宋朝的民役还有‘春夫’和‘急夫’之别。农忙时调春夫,有急事调急夫,从制度上保证‘民力不宜妄有调发’。

  不过这些制度只是制度而已。

  陕西遇到大事,民役遇到征发辗转于道路不得休息,然后大量大量的逃亡。

  在元丰年的对夏征讨中,官员们为了防止民役逃亡,就派兵抓拿砍断了逃亡民役的手筋脚筋,丢在山谷里,让这些人哀嚎而亡。

  一名督粮的小吏就可以不经请示,斩杀任何不听话的民役。与不杀士大夫相比而言,底层百姓的待遇就是草菅人命。

  在五路伐夏军队曾在兵粮不足下,先食民役。

  尽管官吏们已经很努力了(压榨百姓),努力到超过了民力负荷的程度,但后勤补给依旧跟不上,素来是打一战后勤崩一战。

  后勤补给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?

  是经济的问题,陕西地方穷,民力不堪战争的重负。

  而经济更背后的问题是什么?

  是制度问题。

  在章越再三主张下,连对于陕西低收入百姓进行减

(本章未完,请翻页)
记住手机版网址:m.02shuwu.cc
加入书签我的书架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